一個在服務生命的過程中,成就他人與實現自己的社工人 文/陳育恩<社資中心組長>
成為社會工作者是我大學選填的第一志願,因為社工學系的簡介上寫著「社會工作」就是「專業的助人工作」。而這種「幫助人」的工作一路走來竟已超過15年,從青澀無策的面對服務對象酒後對我破口大罵,到能夠在每個危急時刻把握時間與生命賽跑及時伸出援手,結合社政資源解決許多弱勢角落發生的問題,這都是許多實務經驗累積而來的成果。在服務過程中常會接受到服務對象的負面情緒,同時也看到個人或是家庭內的一些不為人知的辛酸,但也因為我們的傾聽與關懷,讓服務對象們可以有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的困境,並經由社工的協助及引進相關資源一起面對這些問題,改善目前的生活狀況。15年來扶助過許多高風險的家庭,讓我體會到社工不僅是一門助人的專業,更是一種藝術,在服務的過程中不僅是服務家庭的成長,對我來說也是一種人生閱歷的增長與學的過程,一路上除了感謝主管與夥伴的教學相長,父母、太太的支持以及一雙可愛的兒女都是我快樂工作的原動力!
目前我在瑪利亞基金會所從事身心障礙服務等類型的工作有許多資源網絡需要重新整合,除了個人與家庭服務還包含就業前協助、經濟安全、無障礙環境、機構照顧、居住服務、獨立生活方案等,目前我正帶領身心障礙者辦理自立倡議團體,訓練爭取自身做為社會公民的各項權益,透過集體努力讓人們了解到身心障礙者所遭遇到的劣勢,並非來自他們身體的損傷,而大多來自社會製造的障礙,如硬體環境不良、文化與態度的障礙…等,期待可以透過我們的努力,讓身心障礙者的權力可以更加被重視。
近日我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一般社工若能做滿3年那已經是資深,如果5年那已是督導等級,據調查,年資不滿3年的社工佔總體36.8%,明顯地,社工工作3年後人力出現了巨大斷層,剛畢業滿腹懷抱與熱血的社工人,大多只有3年的工作熱忱,因此我也會希望社會大眾多多關心及了解社工的工作內容,讓社工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與鼓勵,使我們充滿正向能力去為服務對象提供美好的服務。
【身障青年針對獨立在社區居住所需資源進行探索,並整理在海報上說明】
相關連結